美国通货膨胀率增长预期至3.4% 美联储议息结果释放多重信号

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2021-06-24 08:48:22

当地时间6月2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表示,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比早前预计的高,但导致通胀上升的因素是暂时性的,美联储不会“先发制人”加息。

而就在6月16日,美联储刚刚大幅上调了今年美国通货膨胀率增长预期至3.4%,同时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至0.25%之间。

5月20日,美联储公布的4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部分官员认为如果美国经济强劲回升则有必要开始讨论收紧货币政策。

不少分析认为,美联储的观点在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反映了美联储内部声音的不协调,另一方面反映出美联储在稳定国内外预期,以避免经济复苏出现较大波动。

释放多重信号

6月16日,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例会结束后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至0.25%之间不变;将继续以每月至少800亿美元的速度增持美国国债,并以每月不低于400亿美元的速度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至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两大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

美联储重申,经济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发展。疫苗接种方面的进展可能继续减少公共卫生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但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仍然存在。

据报道,会后发布的经济预测还显示,美联储官员对2023年年底前联邦基金利率中值的预测升至0.6%,高于3月份的0.1%左右水平。市场认为这暗示2023年年底前将有两次加息,政策收紧速度或快于先前预期。鲍威尔在会后表示,美联储决策层在会上讨论了削减购债计划,但削减购债的时机尚不确定。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春顶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的议息结果和未来加息预期在意料之中,预料之外的是货币政策收紧的速度似乎要加快。其中一个原因是疫情之下美联储的无限量货币宽松政策是临时性特殊救市措施,会给宏观经济长期增长带来隐患并诱发通货膨胀,宽松政策的退出和货币政策的收紧是必然选择。另一个原因是随着美国疫情走向平稳和逐步得到控制,宏观经济和就业的复苏正加快发展,货币政策的目标也将转向关注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收紧和减少发债也被摆上了议事日程。

在李春顶看来,此次议息结果释放了三个信号:一是美联储已在酝酿未来退出量化宽松,加息和减少发债是必然选项。二是宽松政策的退出速度预计取决于疫情的控制水平以及宏观经济和就业的复苏状况。三是在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步骤上,削减购债将先行,之后才会考虑加息。

牵动各国神经

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联储的议息无疑牵动着全球神经。

从近期全球其他一些央行情况看,欧洲中央银行6月10日在货币政策例会后仍决定维持当前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当日表示,有关退出紧急资产购买计划的讨论“为时尚早”,目前距离欧洲央行“接近但低于2%”的通胀目标还很远。但她也承认,理事会内部关于购债速度存在争议。日本央行日前宣布,继续保持当前货币政策宽松力度,维持利率水平不变。

也有一些国家加息或准备收紧货币政策。俄罗斯中央银行不久前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0.5个百分点至5.5%,称主要考虑了经济活力和通胀情况,这也是其今年第三次提高基准利率。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巴西中央银行日前宣布上调基准利率75个基点至4.25%,分析人士预计其未来数月还将继续加息。

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长期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都很明显。美联储此次货币政策例会释放的信号基本符合市场判断,但也并不是短期内就会发生政策调整,尚需一段时间。从目前来看,各国也在关注美国的投资收益率、美债发放等经济指标的变化以及美国经济复苏的进一步表现,所以美联储议息不会立即导致其他国家跟着调整其货币政策,但可能有一定影响。另外,由于市场联动性更强、利率水平存在差异,短期内发达经济体承受的货币政策调整压力可能更明显。

李春顶分析,美联储议息和未来逐步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对其他经济体以及世界经济的影响都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美国退出宽松货币和加息预计将带动美元回流,容易引起其他经济体金融市场的波动,引发部分国家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波动。另一方面,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决定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势必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波动,尤其是从量化宽松走向加息和收紧,容易诱发债务危机和资产泡沫危机。